平凡岗位上的不凡
——记核电石化公司核电容器厂机加工段党支部优秀党员团队
有这样一些人,或许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没有壮志凌云的豪言壮语,但是他们却在最基层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轰隆的机床边默默耕耘,他们普通平凡,勇于担当,把先锋模范的作用体现在本职岗位上;他们不怕辛苦,乐于奉献,将顾全大局的意识践行在职责行动上。他们就是核电石化公司核电容器厂机加党支部的操作者,这是一支由当代优秀党员所组成的基层生产团队,他们,就是活跃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团队。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支团队的先进事迹吧。
一说起机加党支部,给同事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核电专攻”团队,很直接,也很确切。因为他们是专为加工大型核电锻件产品所组建起来的团队。特别是2018以来,该机台几乎承担了立车80%的核电项目。产品单件产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核电产品的生产任务几乎都压在了他们身上,但他们没有抱怨,用一颗不忘初心的党员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记得他们中的一名党员同志常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攻坚克难,都不愿意担当责任,那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核电国产化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去年上半年,这支党员团队接到了凯士比项目核电锻造泵壳的加工任务,在拿到图纸工艺,仔细分析后他们发现,这种由球体和相贯接管孔所组成的工件,其形状结构复杂、存在尺寸精度要求超高,加工空间狭窄受限等诸多问题,如何确保产品质量呢?每个人心理都在打鼓。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产品的高风险和加工困难表现出丝毫的退缩,反而呈现出的是一种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正所谓:“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他们整装待发,全力以赴!截止目前,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共计7件凯士比核电泵壳已经顺利完成了3件堆焊前精加工,为指导后续泵壳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故事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7件泵壳你们才仅仅完成了3件的堆焊前加工而已,有什么可骄傲的。”是的,表面上看的确如此。可有多少人知道,这支党员团队为了制定泵壳的加工方案,翻阅了多少专业技术资料,开展了多少技术交底会议;为了解决表面粗糙度问题,用了多少刀具不厌其烦的进行了多少次试车工作;为了解决设备精度问题,经过多少次不分昼夜的专研和探讨,才创新加工方式,确定了多机台联动加工法。最终,确保了3件泵壳均一次交检合格。还记得联检的时候,驻厂监理、业主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但他们只是淡然一笑:“这是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记得在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椭圆形封头的精加过程中,该类产品是世界公认的难度最大的核电锻件产品。直径大、壁厚薄、极易变形,尺寸精度高……。机加工段党员团队在接到这一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后,发现现目前的状态想要保质保量保周期的完成生产任务,根本是不可能!为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支党员团队主动向工段申请了大倒班作业,开始了全天24小时不分昼夜的工作,将工作以外的所有事物抛之脑后,连续战斗了27天。当时有位同事的家属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以前,我总是埋怨他陪伴我和孩子的时间少,没有尽到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甚至因此要吵着闹着跟他离婚。但是,每当他乐呵呵美滋滋的指着一些产品照片跟我说,‘媳妇儿,这就是我和兄弟们干出来的,国内首台哟,在这之前都依靠进口的!’我才意识到,我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名叫核电的丈夫感到骄傲,我的女儿也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位名叫共产党员的爸爸感到自豪。”
在一件又一件国内首台核电产品国产化诞生的背后,都离不开这支党员团队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他们中有被称作“老黄牛”的阳建林、有被称作“核电机加大拿”的王磊,当然,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倍感傲娇,被他们称作“先行者”……
精湛的加工技术和不惧艰难的精神是机加工段党支部党员团队共同的人生信条,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他们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重点产品的加工。他们心系核电产品,恪守党章,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国家核电事业的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实践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有这样的优秀党员团队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他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我们每位同志都是一种鼓舞、一种号召,更是一种力量的凝聚!
(核电石化公司 钟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