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鱼鳞村第一书记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邱永宝 摄
朝天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广元市北,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界的边陲地带,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的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秦蜀重镇”、“川北门户”之称。朝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从2015年开始,有这样一群人,身负农村脱贫攻坚的重任,带着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使命,来到田间地头,驻扎在朝天的每一个村和社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第一书记”。
朝天区鱼洞乡鱼鳞村,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是国机集团对口帮扶贫困村,黄川同志是2018年选派到鱼鳞村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他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情问民意,实地勘察搞调研,跑项目争资金,积极主动协同各方力量推动鱼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做好帮扶工作。取得了工作成效,得到了群众认可。
用真心,查实情。
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农民群众。要想干好工作的第一前提就是了解村情、民情。到村工作的第一天,他就通过村“两委”组织召开了碰头会,熟悉村组干部,尽快的将自己融入其中,和村组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攻坚克难。
接下来的两个月,只要每天有空余时间,他就背上背包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里的情况和村民的家庭情况。尤其是重点走访了全村的56户贫困户,逐户了解家庭情况、实际困难,将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信息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思考脱贫的方法。因为他知道,驻村帮扶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提供肥料、种子、猪苗、鸡仔,让贫困户直接收益就可以了,而是要让他们从内在地改变,然后引导他们去致富,给他们引一条路出来。给的东西再多都不如他们自己想要致富的那颗心和自己拥有致富的能力。
用真情,办实事。
在原工作单位同事的印象中,黄川就是一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不仅心细,还乐于助人。到了鱼鳞村后,也同样如此。无论是村里的事,还是村民的事,他都当成家里的事、家人的事去办。尤其那些家中无青壮年或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儿童,就是他重点关注、关心的对象。他的日志本上,8万多字密密麻麻地记载的都是每天的工作、村民关心的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之余,走村入户的时候,帮村民安窗帘、修门锁、买药送药、干农活等这样大大小小的事,他帮助村民做了上百件。他觉得没什么,但淳朴的村民们可记得清清楚楚。
刚到村里工作时,按照鱼洞乡的统一安排,第一书记的吃住都是在乡里。每天从鱼洞乡到鱼鳞村往返的山路有30多公里,用在路途上的时间就超过了两个小时。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利用在驻村工作上,请示乡领导同意后,黄川索性直接将“家”搬到村委会办公室。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黄川却笑着说:“每天节约两个多小时,可以多做好多事,条件差点没什么。“
2018年入汛以来,尽管短短半个月时间里,鱼鳞村连续遭受“6.26”、“7.2”、“7.10”三次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陆续出现。鱼鳞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机重装、二重装备全体干部职工的心。作为鱼鳞村第一书记,黄川在危难之时首当其冲,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了脑后。带领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群众转移、灾情勘察、汛期值班等工作。为了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他冒着泥石流和塌方的危险抢通道路。挖机开不上去的地方,他就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同志们用锹铲,用手搬。通过7天的奋战,村组公路30多处塌方全部处理完毕,清理土石1万余方,为村民打通了生命通道。帮助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全部转移,确保了全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尽全力,办好事。
鱼鳞村村民种植的樱桃树大概有100亩,每年樱花盛开时格外美丽,樱桃天然、味美,每年盛产时挂果成熟量超过1万斤。但因樱桃不好运输和保存,村民们往往采摘销售不到十分之一,樱桃就因来不及采摘全部烂在了树上。眼看着到手的钱都装不到村民的腰包里,可急坏了第一书记黄川。
2018年4月,他想到了“一人驻村、多方联动”的帮扶工作机制,将相关情况及时汇报了帮扶单位,协调国机重装、中国二重及所属企业,中机中联、重材院等单位,解决了樱桃的销路。从樱桃开花,到挂果成熟,他都密切观察,时刻关注樱桃的生长情况。在樱桃采摘收购时,更是全程跟踪进度,监督质量。为了尽量确保职工购买到新鲜的樱桃,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将村民采摘的樱桃全部收购、分装,并连夜将樱桃运到了帮扶单位销售,解决了樱桃滞销问题。帮助鱼鳞村村民销售樱桃4000余斤。使得销售樱桃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鱼鳞村集体经济也增收2万余元。村民们领到樱桃款时,都高兴地笑得合不拢嘴了。
工作靠双脚走出来,信任靠耐心磨出来,成绩靠实干做出来,第一书记黄川这样承诺,也一直这样践行着。他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带领鱼鳞村干部与群众摆脱贫困、致富奔康!
(企业安全与环境部 王联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