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人先锋号二重装备重机公司重机厂装配工段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怀揣着雄吾重装,为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而不懈奋斗的梦想,二重装备大型成台套设备装配出产的最后一道关卡,重机公司重机厂装配工段,以优良的业绩荣膺2018年四川省工人先锋号殊荣,在国机重装建“国内第一、世界一流”高端重型装备集成服务商的征程中写下了核心“工”板块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支具有高超装配技艺的精英团队,长年担负着二重装备“特、大、难、精”的生产装配任务。一大批代表国内高水平的重大装备在他们手中诞生。重机厂装配工段先后完成了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当代轧机之王宝钢5M轧机、国内第一条汽车前梁和曲轴生产线一汽125MN热模锻压力机、国内首台770MN橡皮囊压机、三峡工程向家坝升船机螺母柱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我国冶金、矿山、能源、交通、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公司成台套产品出产集中,我们这里又是完成这些‘大家伙’的最后一道工序,特别是新产品陕煤项目装配出产更是难上加难,好在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装配工段长曾朝阳对2018年的工作印象深刻。国内首套陕煤60万吨/年粉煤热解项目,大量采用专有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全新的论证,生产制造难度极大。在产品装配中,重机装配工段职工们咬紧牙关顶上去。没有先例可循就进行新的探索,用户交货时间节点紧,就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新的装配工艺和方法赶进度、抢工期,1个月2个月3个月,装配职工们坚持着、拼搏着……当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长56米,总重达1497.17吨的“庞然大物”披红戴花启运的那一刻,重机装配职工们热烈地击掌庆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再一次超越自我,再一次笑到了最后。2018年,重机厂装配工段完成了包括陕煤60万吨/年大型粉煤热解装备、新疆湘盛、福建三宝、宝钢平整机、等大型成台套产品的出产,完成装配总量达22755.69吨。这些重大装备的优良品质赢得用户赞誉,创造的优良业绩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他们深谙其中的道理。创新创效、节约降耗、技艺传承是装配工段的“三大法宝”,这当中凝聚了重机厂装配工段全体职工的智慧和辛勤付出。
深入开展创新创效工作,不断增强核心制造力。重机厂装配工段依托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胡应华、德阳市首席技师肖绍军命名的国家级、四川省级、德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二重装备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创新成果推荐会”、“创客项目展示会”等创新创效活动。装配工段职工2016--2018年就参与工艺设计、技术研发、装配技术创新工作40余项,完成论文10余篇,申报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创客项目《重型装备直角气动扳手》获二重装备创客大赛三等奖,《贵飞770MN皮囊成型机制造技术》、《大盈量联轴节拆卸》荣获二重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抓项目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有章法。2018年是二重装备的“成本年”,重机厂装配工段职工切实增强“创新思维深挖潜、精耕细作谋长远”,夯实7项专项降本增效活动,瞄准“降低成本消耗”主攻方向,并将降本增效的好经验、好方法在重机厂内广泛推广运用,效果显著。仅回收油再生利用一项就节约成本近60万元;同时通过改良技术设计方案、优化工艺方法降低加工成本36.44万元;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工装辅具,改制和取消新提工辅具,节约成本40.9万元。
“一支独秀不是春”,团队的实力是保证大型成台套设备装配出产的前提和基础。近三年来,重机装配工段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6期,参培人员达400多人次。培养了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38人,建立了团队研发、骨干培养、技术攻关于一体的职工技术技能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构架,形成了“老中青”梯次发展进步的良好格局。国家级“胡应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德阳市级“肖绍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二重装备智能制造的“金字招牌”和中坚力量。
(重机公司 杨华霖 叶勇军/文 孙毅/图)